咸陽的黎明裹著古意的晨霧里,渭城橋北的清渭樓若隱若現,恍如當年蒙恬督造長城時揚起的煙塵。
此刻,中國二冶的工人們踏著霜色而來,塔吊鐵臂刺破天穹,在婦幼保健院工地上續寫著兩千年的營造史詩。鋼筋與混凝土的碰撞聲驚醒了沉睡的陶俑碎片,泵車抖動的數據流漫過青銅方升的刻度,歷史的長河在此處打了個漩兒,將秦磚漢瓦的基因注入現代建筑的肌理。
鋼筋工七上八下的扳手叩擊聲是工地的晨鐘。在綁扎現場,那錯落有致的螺紋鋼仿佛是另一種竹簡,每道箍筋都要用墨線校準,就像太史令在簡牘上刻寫秦律?!爱斈晷捺崌寐菇罾K彈線,咱們現在有激光儀?!本驮谖倚闹胁唤袊@之際,旁邊的老張卻在工具箱中尋找著什么,箱體表面零星點綴著幾抹銹斑如祖傳的寶貝,彌足珍貴,他摩挲著安全帽下的胡茬,正從“祖傳”的工具箱拿出卷尺。簡單的寒暄后,我感嘆歷史的宏偉與波瀾、現代的建筑與科技,當我感嘆那密如星斗的腳手架像阿房宮的復道回廊時。老張憨笑著把卷尺收回:“阿房宮燒了,咱們這個要傳千年?!彼紳M裂口的手掌撫過前幾日澆筑的筏板,如同老石匠觸摸碑林殘刻,仿佛余溫還在,此刻我心中肅然起敬……
暮色四合時,混凝土泵車揚起長臂,宛如后羿射日的弓弦。電工老申在光影交織中穿行直奔配電箱,我見他安全帽上積滿深淺不一的月華和腰間別著日志簿,如同一個探索者在現代建筑里尋找《考工記》的魂魄。他正在調試最后一路配電箱,此刻,西邊殘存的光影在開關柜上流轉,霎時貫通了古今匠心的靈犀。透過余光,我發現配電箱的排布暗合洛書九宮,霎時明白了祖先的智慧從未走遠……
最動人的是那些來自四川的焊工。他們在旱煙收集器下舞動焊槍,在藝術中創造藝術、在精品中打磨精品,那飛濺的焊花比未央宮的燈燭還亮……絢爛多彩的光影仿佛把我帶入了夢幻,讓我看到了封頂、看到了住院部接診了首例孕婦、聽到了首個新生兒的啼哭。就在我感嘆作為參建的驕傲與自豪之際,深基坑邊坡輪廓與夕陽下的咸陽宮遺址遙相呼應,此刻,仿佛聽見商鞅在誦讀《商君書》里的民生篇章……
遠處,渭水湯湯,建設者的汗滴也匯入千年不息的文明長河。就在這片誕生過帝國都城的土地上,我仿佛聽到了兩千年前修筑靈渠的役夫們唱過的號子,穿過云夢秦簡的墨跡,落進了現代鋼筋混凝土的年輪,續寫著新時代的營運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