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
——發展中的中國二冶裝備公司
裝備公司 段福森
中國二冶集團裝備制造公司(原金屬結構廠),始建于1956年,隸屬于中冶科工集團(國資委直屬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旗下的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擁有鋼結構制造特級資質的企業。主要從事大型工業與民用建筑鋼結構制作、安裝;風力發電塔架、風機座制造;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制作、安裝;干濕式煤氣柜制作、安裝;無損檢測(國家級)等,同時還可承擔Ⅰ、Ⅱ類壓力容器設計和鋼結構施工詳圖設計。是我國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裝備能力最強、產能最高的鋼結構制造企業。
該公司占地面積49萬平方米,廠房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分河西基地和濱河兩個生產基地。公司生產作業區分鋼結構裝配作業區和風力發電塔筒生產線。鋼結構裝配區擁有各類金屬加工、金屬焊接、機械加工等設備1000余套,主要有:起重能力80T-32T重型起重設備及大量20T-10T的起重設備、火焰及等離子、裁條等控切割設備、六軸數控相貫線切割機、鎖口機、數控平面鉆床、數控三維鉆床、數控液壓沖床等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數控三輥、四輥卷板機、數控液壓折彎機、1000噸框架液壓機、數控七棍、九棍精密板料矯平機、各型拋丸機等大型設備。擁有大批龍門式埋弧自動焊、龍門式雙絲雙弧埋弧自動焊、龍門式絲極電渣焊、管道焊接操作機等先進的焊接設備。公司設備先進種類齊全,可滿足各種類型鋼結構的制作。鋼結構裝配區分加工、裝配、涂裝三個模塊流水線,加工生產線與裝配生產線垂直布置,以平直、切割、剪切、刨邊、零件鉆孔、壓型等半成品加工、發放為主。裝配生產線制作建筑鋼結構件、工藝鋼結構件、管桁架、重大鋼結構件、工字型、十字型、箱型、管型等各類構件。噴涂生產線可以快速優質的完成各類構件的拋丸防腐工作。公司風力發電塔筒制作共有5條生產線,年可生產風電塔架400余臺。該生產線擁有一批國內先進的加工、焊接和組裝設備;同時具有先進的生產制造工藝和焊接技術?,F有原板拋丸機1臺、有限回轉數控切割機2臺、意大利3060四輥卷板機1臺、3200×120三輥卷板機1臺、焊接操作機9臺及液壓組對機4臺;各種自行式滾輪架100余臺;各種無損檢測設備50余臺。從單節筒組對至涂裝成品倒運全部采用平行移動,既保護了成品,又降低了運輸成本。所有的焊接均采用自動焊接,既保證了焊接質量,又提高了工效。另外,公司生產基地還有兩條通往全國各地的鐵路專用線,交通便利,使得公司在西北地區鋼結構制造領域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公司現有職工641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9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4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63人;初級專業人員109人;作業層中有工人高級技師19人,技師28人,鋼結構持證焊接人員92人,具有壓力容器焊工資格的23人,具有經營管理先進、專業技術較強素質較高的職工隊伍。
六十年來,為了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幾代二冶裝備人無私奉獻、吃苦耐勞,譽滿大河上下、長城內外,在人才培養、技術輸出、管理創新等方面譜寫了華彩樂章。裝備公司成立以來先后在冶金系統出色地完成了寶鋼、首鋼、武鋼、鞍鋼、包鋼、宣鋼、酒鋼、西寧鋼廠、漣鋼、寧波建龍鋼廠、包頭希望鋁業、包頭鋁廠等重大工程建設任務,其中寶鋼無縫管接頭車間工程榮獲冶金部頒發的優質工程獎,包頭鋁廠電解槽獲冶金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優質產品獎,包鋼4號高爐被冶金部評為優質樣板工程,包鋼煉鋼廠連鑄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為包鋼軌梁廠制作安裝的長60米、高6.6米、重152噸的吊車梁屬國內第一大梁;在煤氣儲柜方面,完成了2至20萬立方米多種煤氣儲柜制安任務,8萬立方米轉爐煤氣回收工程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用戶滿意產品和全國冶金工業優質工程,其中包鋼15萬立方米稀油密封煤氣儲柜工程獲2005年度冶金工業優質工程獎;在壓力容器方面,累計完成D1、D2、A2類壓力容器數百臺,其中液化氣鐵路罐車榮獲中國工程建筑協會優秀工程獎和冶金部優質產品獎;在化工行業先后承攬了神華煤制烯烴項目、大唐多倫煤制烯烴項目、鄂爾多斯聯合化工、內蒙古多晶硅等項目;在電力行業承擔過烏海蒙華泰2×200MW鍋爐機組脫硫除塵系統制安工程,萬水泉、鄂爾多斯、郭家灣等電廠鍋爐鋼構架、剛性梁,大唐景泰空冷島鋼結構;在風電領域先后承攬了內蒙古京能烏蘭伊力更風電場300MW風電特許權項目、烏拉特后旗2*49.5MW風電項目,龍源川井風電場五期49.5MW、龍源賽烏素風電場五期49.5MW項目等工程。在橋梁鋼結構上,寧夏固原火車站大橋橋塔工程、大同煤業10萬噸活性炭項目活化爐工程獲得全國優秀焊接工程,2010年、2015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用戶滿意企業。
攻堅克難,研發中心正式掛牌
該公司深刻認識到增強科技創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014年,以企業有效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重點開發了鋼結構研發和節能環保兩個項目,公司已與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訂了《聯合研發中心合作研發協議》,2015年3月30日,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二冶聯合設計研發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合作開展面向西北區域鋼結構建筑(住宅)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產品的設計、研發、實驗和測試工作,并與中冶建研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簽定了《節能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進行熱能的回收利用開發,爭取在熱能回收及應用方面培育一個新的產業。2014年10月,中心將2項科技開發項目申報了包頭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分別為《BIM技術在鋼結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包鋼余熱回收綜合利用項目技術研究》。2015年,裝備公司積極推進BIM技術在鋼結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成立了裝備制造公司BIM技術應用小組,建立小組運行機制。
專利研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一個企業只有擁有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能力,才是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一個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高端地位的企業。裝備公司近年來在科技管理和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在新技術開發與推廣、專利的研發與管理、科技成果與工法編制管理、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的管理、施工方案管理、技術標準規范的有效性與監控等方面,爭創了許多國家級、省部級和市級的各種獎項,在科技管理和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績。截至目前,該公司完成申報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已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有效的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裝備公司在充分利用公司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努力開展技術創新、開發與推廣工作,這些年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被評為企業級工法13 項,評為省部級工法10項,國家級工法1項。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4項;獲中國安裝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提高鋼構件制孔精度 》獲全國冶金施工系統QC成果二等獎,內蒙古自治區優秀質量管理小組,2項科技成果獲得包頭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通過中冶集團和冶金協會成果鑒定8項。獲得中冶集團優秀論文二、三等獎各1項、發表在國家級期刊論文6篇。
選樹勞模為企業凝心聚力
勞動模范是工人階級和廣大職工的杰出代表,是企業正能量的核心。為此,該公司多年來非常注重開展勞動模范的選樹活動并取得了好成績,該公,2008年獲得包頭市“五一勞動獎狀”韓露同志獲得2011年中國施工企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12年被評為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管理先進工作者;2012年被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授予全區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孟令寬同志被評為內蒙古勞動模范、韓喜根同志、齊平同志、王金昌同志、閆日昇同志被評為包頭市勞動模范,趙愛軍鉚工班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工人先鋒號”、公司設計中心、畢寶林電焊班被授予“包頭市工人先鋒號”公司設計中心、財務部獲得“包頭市女職工標兵崗” 趙愛軍電焊班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等榮譽稱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裝備公司迎來了建廠六十華誕。 今后該公司將繼續本著“誠信社會為本,客戶滿意為榮”的經營理念,竭誠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